软件和软件的分类
软件:
软件包含程序、数据和文档,也就是说,我们在测试软件时不仅要测试程序,还需要测试数据和文档。
软件的分类:
- 按层次划分: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 按组织划分:商业软件开源软件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并不是依靠软件是否收费来区分的,商业软件有的也可以免费使用。
- 按结构划分:单机软件分布式软件
软件测试及定义
缺陷的由来:
缺陷(Defect)又被称为BUG(臭虫),BUG这个名字是因为一位被称为计算机软件第一夫人的美国科学家——GraceHopper(格蕾丝·赫柏),她是世界上第一个找出BUG的女程序员。
最早的计算机与现在的计算机不同,早期的计算机使用晶体管作为计算元件,所以往往体积庞大且运算能力较慢。一天,GreaceHopper外出回来发现正在进行计算的计算机突然出现了故障,在排查故障时,她发现了一只昆虫飞到了计算机的其中一个晶体管,导致该晶体管失效,最终导致计算机故障。为此她在自己的日志中,将这一切记录下来,并将昆虫制作成了一个标本粘贴到了其中,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BUG。从此,BUG这个词便指代起软件缺陷了。
缺陷的定义:
所有不满足需求或超出需求的都是缺陷
没有不存才缺陷的软件,只有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缺陷
软件测试广被业界认可的五点定义:
- 软件未实现产品说明书要求的功能;
- 软件出现了产品说明书指明不应该出现的功能;
- 软件实现了产品说明书未提到的功能;
- 软件未实现产品说明书虽未明确提及但应当实现的功能;
- 软件难以理解、不易使用、运行缓慢或者(从测试的角度看)最终用户认为不好的。从测试的角度看指:软件测试工程师应该站在用户使用软件的角度上去看软件。
软件测试的由来:
软件测试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由于计算机刚刚发展,还未形成体系化的结构,导致许多人并不注重软件测试,也无需进行软件测试,但此时的两本书《测试数据选择的原理》、《软件测试的艺术》让软件测试走入人们的视野中。
20世纪80年代,许多企业开始逐渐关注起软件产品质量,并在公司建立起了软件质量保证部门(QA:QualityAssurance、SQA)。
现在国外的软件测试由于起步较早、发展成熟,所以用户体验也都很不错,他们的开发测试比可以达到1:1
。而国内的软件测试发展则比较晚,目前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开发测试比到8:1
左右;在这样的开测比下,测试人员甚至相当于半个产品经理,是除了产品经理外最了解产品的人,但随着国内对软件测试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软件测试将高歌猛进。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 正向思维的定义正向:将产品看作一个正常工作的系统或程序,并尝试让它达到预期结果使自己确信产品是能够正常工作的评价一个程序和系统的特性或能力,并确定它是否达到预期期望的结果,软件测试就是以此为目的的任何行为。
- 反向思维的定义反向:将产品看做一个错误百出的系统或程序,从中找到并证明这些错误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一个程序或系统的过程,测试是为了证明程序有错,而不是证明程序无错误。
- IEEE定义的软件测试IEEE:美国国家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推出过许多计算机行业标准在规定条件下运行系统或构件的过程:观察和记录结果,并对系统或构件的某些方面给出评价;分析软件项目的过程:检测现有状况和所需状况之间的不同,并评估软件项目的特性。
- 广义的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对软件形成过程中的所有工作产品(包括程序及文档)进行的测试,而不是仅仅对程序的运行进行测试。广义软件测试常见术语:
- 确认(Validation):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来证实特定目的的功能或应用是否已经实现;
- 验证(Verfication):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来证实指定的需求是否满足。
- 软件测试的目的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保证各种错误和缺陷得以修复,避免软件发布后由于潜在的软件错误和缺陷造成的隐患所带来的商业风险;同时利用测试过程中得到的测试结果和测试信息,坐位后续项目开发和测试过程改进的重要输入,避免在将来的项目开发和测试中重复同样的错误;采用更加高效的测试管理手段,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和软件产品的质量。
- 测试和调试的区别在主体、目标、方法和思维有很大区别:测试调试主体测试工程师开发工程师目标找到BUG将错误改正确方法等价类、边界值……程序、逻辑算法思维大多反向思维大多正向思维测试是从已知的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过程,并且有预知的结果;调试是从未知的条件开始,结束的过程可能不可预计;测试可以计划,可以预先指定测试用例和过程,工作进度可以度量;描述调试的过程或持续时间相对比较困难;测试的对象包括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文档、数据及代码;调试的对象一般只有代码。
- 软件测试的对象软件测试的对象包括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文档、数据及代码。